杜甫 前出塞九首(其三)

前出塞九首(其三)


作者:杜甫(唐)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前出塞九首(其三)【诗文解释】
  这首诗写被征的士卒在前去边疆的途中心绪烦乱,抑制不住悲伤,却又慷慨自励。这种所谓的慷慨自励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的变态而已。诗中前四句化用了北朝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杜甫引用此意表达了士卒想竭力不让陇头水声引起思乡的悲愁,无奈心烦意乱,哪里抑制得了,因而磨刀伤手,水被血染红了方才发觉。而在诗的后四句都是愤懑语,似乎慷慨激昂,实则极其惨痛。甚至说出自己战死疆场,就让骸骨尽快地朽烂,“战骨当速朽”,其中用一个“当”字,见证了这类豪言壮语背后的悻悻然的心情,这与其说是自解自慰,勿宁说是以反语表示强烈不满。

 
 
前出塞九首(其三)【词语注释】
呜咽水:形容陇头水的声音凄切。
轻:轻忽,只当没听见。
肠断声:指宛如呜咽、令人断肠是陇头流水。
丈夫:男儿。
许国:把生命献给国家(朝廷)。
愤惋:愤懑而怨恨。
图:画。麒麟:西汉宣帝曾如人把霍光、苏武等十八人的像画在麒麟阁上,以示褒扬功臣。

 
 
前出塞九首(其三)【诗文赏析】
《前出塞九首》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15首。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诗人在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或通过人物行动的细节描写以突出他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三首用磨刀伤手而自己不觉来刻划他“心绪乱已久”,内心烦乱不安的矛盾痛苦。这种用人物行动细节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就使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直接说教。

 
 
前出塞九首(其三)【名家点评】
  暂无相关点评。

 
 
前出塞九首(其三)【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