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景名胜 园林景观 |  返回首页
北京西城区的北海公园历史悠久
北京西城区的北海公园历史悠久↑

  北海公园位于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区,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经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渐次修建而成。因与中海、南海分称“西苑三海”而得名。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全园以琼岛为中心,岛上林木茂盛,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其上所建藏式白塔为全园标志。北海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是“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园”,令人流连忘返。

琼华岛-白塔
  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便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1679年该塔被地震所毁,第二年进行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该塔矗立于琼华岛的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象征着神权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园的气势,用以体现“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是帝王宫苑的一大特色。

北海公园白塔是北京城特别的标志性建筑。
北海公园白塔是北京城特别的标志性建筑。↑

琼华岛-永安寺
  永安寺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原名白塔寺,乾隆八年(1743)改为永安寺。该寺依山就势而筑,共分三进三上殿宇,前殿名为"法轮殿",殿前左右设有钟、鼓亭,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像。中殿"正觉殿"、上殿"普安殿"(白塔下),原为喇嘛诵经之所,帝后在园内游乐时常来此烧香拜佛。该寺殿宇、佛像均被修饰一新,引人入胜。游客参观该寺和登白塔远眺京城全景,须另购票进入。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

琼华岛-延楼长廊
  北海公园琼华岛延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公园湖畔,长约300米,共有60间,分为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北海公园琼岛春阴
北海公园琼岛春阴↑

琼华岛-琼岛春阴
  琼华岛的东北坡古木参天,这里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琼岛春阴在北海公园白塔山东、倚晴楼南。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良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记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暗发浩歌。"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团城-承光殿
  团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金时,团城为御苑的一部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楼被击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团城的珍宝文物被洗劫一空。建国后,政府对团城多次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将园城及北海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团城是镶嵌在古典皇家园林北海和中南海之间的一颗绿色明珠,郁郁葱葱的古松古柏形成“空中花园”。团城上的松柏以“古”“名”著称,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有17棵,其中以受到乾隆皇帝褒封的四棵著称。承光殿东侧,巍然屹立着一棵高达20多米的古油松,鳞斑的粗干周长达3.18米。树姿平展奇特,其形如伞,冠圆似盖,苍劲挺拔。
北海公园团城
北海公园团城↑
北海公园玉佛
北海公园玉佛↑

北海东岸-画舫斋
  画舫斋是清代行宫建筑,在北海东岸,称水殿。是一座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静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为“镜香”、“观妙”二室。乾隆曾坐冰床来此题词,“画舫斋”三字是他的手迹。清末,慈禧常至此游幸与传膳。南接濠濮涧,北邻蚕坛,隐藏于土石山林之中。原是皇帝行宫,门前一带是练习弓箭的地方。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池水为中心,南为春雨林塘殿,东西分别是镜香、观妙室,四面环绕回廊,构成一处幽深的庭院。西北角院落为小玲珑,东北为古柯庭、奥旷和得性轩等。古柯庭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相传千年。画舫斋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

北海公园九龙壁
北海公园九龙壁↑

北海北岸-九龙壁
  北海公园九龙壁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蚊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柯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x、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为江崖海水、明月当空流云图像。壁顶为琉璃筒瓦大脊庞殿顶,大脊上饰黄琉璃流云飞龙纹。影壁用424块预制的七色琉璃砖砌筑而成,色彩绚丽,古朴大方,是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之园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之园↑

北海东岸-静心斋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在北海公园北岸,酉邻天王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北海公园五龙亭主次分明,若浮若动,酷似游龙戏水,为北海湖滨的重要景点。北海北岸-五龙亭
  五龙亭在北海公园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重檐,下方上圆;左边两亭名为“澄祥”、“滋香”,澄祥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右边两亭名为“诵瑞”、“浮翠”,与左边相同。合称五龙亭。五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华带匾一方。当年,龙泽亭是专供封建帝后们钓鱼、赏月、观焰火的地方,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员陪钓的地方。清人诗曰:“液池西北五龙亭,小艇穿花月满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闲寻陆羽话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