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作者:王昌龄(唐)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诗文解释】
  隐逸是盛唐诗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其隐逸的情形有多种。从时间上来说,有终身隐逸者,有阶段性隐逸者;从仕与隐的角度来说,有先隐后仕者,有亦官亦隐者;从隐居的成员组成来看,有独隐,有偕隐。无论哪一种隐逸,佛教不仅能成为支配诗人生活行为的精神力量之一,而且还是诗人获得生活艺术的最感性的教材。他们大都以佛寺为直接的习佛参禅场所,在那里寻找精神食粮,从中获得情感的慰藉。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词语注释】
  暂无相关注释。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诗文赏析】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2卷第11首。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名家点评】
  暂无相关点评。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王昌龄。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