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唐)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其一)【诗文解释】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一)【词语注释】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秋:秋风的寒意。
更吹:一遍遍地吹 。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歌曲名,多描写征戍之苦和离别之苦。
无那:无奈。
金闺:华美的闺房,此指征人之妻。

 
 
从军行七首(其一)【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情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从军行七首(其一)【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唐诗三百首